夏犹清到魔都的时候还是秋末,他下飞机后直接拖着行李来到F大找父亲。夏至京教授把儿子迎进办公室,立刻锁上门。
“爸爸?”
夏至京从保险柜里取出密码箱。
夏犹清看清了密码箱的东西,又看了检测证明。完全傻了。
夏至京敲敲桌子说:“军方只做了检测。你回来就太好了。下午去实验室开始着手清理,然后开始做详细研究。另外,这次的考古项目涉及军事机密,所以现场搜索和过去不一样。我们过去水下考古都是集结全国水下力量,可是这次只能依靠军方。”
夏犹清抬起头,疑惑地望向父亲:“我国有160多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目前在一线工作的可能不足80人。但是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军方……能行吗?”
夏至京笑了笑:“水下210米,除了借助HUV(载人潜水器)和ROV(有缆遥控机器人),更需要饱和潜水员进入建筑内部搜索。军方不缺这样的技术和人才,只是缺乏考古专业知识。所以我叫你赶紧回国。你在这方面是专家,做完这面镜子的研究之后,你就要去海军基地培训他们了。”
夏犹清:!!!
一直到下午站在实验室里,夏犹清还觉得自己有种腾云驾雾之感。他去洗手间拿凉水冲了冲脸,深呼吸了几次,才回到工作台前。他调整好摄影机角度,戴上橡胶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铜镜。镜头只对准工作台和他修长漂亮的手。他在镜头外温声叙述物品状态。以及清理方法和步骤。
手里这块绿油油的,沾着贝壳的圆形“石头”乍看十分不起眼。大部分锋利割手的贝壳已经被军方剥去,留下让密集恐怖症患者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坑洞。
夏犹清深吸一口气,拿起手边的增压蒸馏水枪,调整水压,小心翼翼的将外表附着物、泥沙、残锈冲掉。
一面青铜圆镜初现雏形,躺在夏犹清手里。
他依旧在镜头外叙述:“青铜在海水中腐蚀的过程相比铜、锡、铅更难一些,这是由它合金的性质决定的。海水中最易腐蚀和钝化的是铅,其钝化膜保护性最好,最难钝化的是锡。青铜器的腐蚀,主要分为全面腐蚀和小孔腐蚀两种,前者属于微电池反应,后者是粉末状有害锈,被称为青铜癌,必须清除干净。一般馆藏青铜器清理的除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方法,用激光、机械、超声波。原理各有不同,都是利用震动打掉锈化物。另一种是化学方法。用配置好的除锈ye来泡器物,主要是除去氯化亚铜中的氯离子,再用蒸馏水清洗器物。”
夏犹清先用X光鉴定性锈的成分,然后用超声波清洗机开始进一步清洗。超声波以高频反复制造负压产生空化气泡,再制造正压导致气泡破裂的过程,使被清洗物品上的污垢受到空化气泡的剧烈振荡,这种周期性的强力冲击最终促使污垢从物品上剥离。
从清洗机取出铜镜之后,就是清理工作的最后一步。这是功夫活,夏犹清极有耐心地一点点用滴管或棉签吸取可食用柠檬酸擦洗花纹凹槽刻字空洞等等部分,用小镊子剥去顽固污渍,再用蒸馏水清洗去除柠檬酸。反反复复直到把多余腐蚀物和附着物洗净。
这一步做完后擦去水份,用电吹风吹干,静置铜镜。接着就要做保护层了。
夏犹清先用缓蚀剂保护法做底层封护。目前青铜器保护中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缓蚀剂保护方法是BTA(苯并三氮唑)。将青铜器浸入BTA溶ye中,进行自然浸渗或减压渗透处理,使BTA与铜器表面充分接触反应,形成保护膜。
他稳重柔和的声音再次响起:“但BTA在青铜器上形成的缓蚀膜并不完整,不能完全阻止水和氧的渗透。所以我将BTA和8-羟基喹啉(HQ)复配使用后提高铜电极的膜电阻,降低了电极的膜电容,二者具有协同缓蚀的作用。再加上咪唑(IM)更有利于BTA的吸附于铜表面,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最后一步是表层封护。将缓蚀剂复配到水性丙烯酸酯聚合物ruye中,用纳米材料改性获得的纳米级复合体系封护剂,全面隔绝水、氧渗透,达到更好的抗腐蚀效果。
做完这一切后,夏犹清记录下最终数据,铜镜直径15.9厘米,厚0.6厘米,重704克。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七星纹青铜镜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的青铜镜。通过鉴定,铜锡比为1:0.096(含锡约8.8%),与后期成熟的青铜镜合金相比,含铜比例较高,而含锡较低,这说明在铜镜起始阶段合金配比比较原始。当然也可能这根本就不是用来照面的铜镜,因为这种合金配比,镜面并不白亮,可能是巫师等神职人员用来沟通天地的道具。
而他手里这面青铜镜检测下来,已经达到了《考工记-六齐》中的“鉴燧之齐” (鉴、燧,指平或凹的镜子),为“金,锡半”。即含铜66.66%(实测68.81%),锡和其他成分33.33%(实测锡23.75%,铅7.68%)。含锡量高的青铜色泽呈浅黄色或银白色,更利于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