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杜甫和李白真正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巩县的一所私塾里。
()那时候的杜甫不过才十岁,父母尚在,家庭和睦。那时候的男人大多崇尚三妻四妾,以此来象征着身份地位,可杜甫的父亲不一样,他一生就只娶了崔氏一人,因此被视为异类。每当街坊邻居笑话他时,他便答道:“杜某家门贫寒,仅得崔娘一人足矣。” 然后两旁的邻居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转身走进那价值千金的楠木大门之中,无语凝噎。
杜甫的母亲性温、大方贤良,年幼的杜甫总喜欢悄悄的躲在门后,偷看母亲为父亲磨墨的样子,然后心生向往,在心里暗暗决定,自己以后也要找一位像母亲一样的女人成亲,举案齐眉相守白头。
杜甫的父亲管严得他厉害,因为那时候的杜甫实在太过贪玩调皮,一日便可上树千回,于是杜父便罚他夜夜跪在祠堂之中,要他修身养性。再后来,待他又长大了些,杜父便送他去了巩县最好的一所私塾求学。而那所私塾的先生,正是年二十三的李白。
在杜甫的记忆中,先生总是穿着一身白,上课的时候面容谨严、一双薄唇抿得紧实。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时,先生便会拿出木尺鞭笞对方,从不留情,弄得好些学生都对先生产生了惧怕,所幸杜甫是个例外,他自小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在先生面前也还算安分守己,因此他并不抗拒先生,相反,他还很想与先生亲近。
庭前八月的梨枣熟了,他便趁父亲不注意,快速的上去摘了满满的一怀梨枣,送给了先生。
()先生琥珀般清浅的双眼淡淡的注视着他,明明是夏季,杜甫却觉得这屋子透着一股寒气。
()“送给先生的….感谢先生的..教诲….” 十二岁的杜甫紧紧的抓着衣摆,一字一句的将话完整的说出。
李白微微颌首,算是应允了他的行为,他淡淡的说道:“谢了。”
自那此后,杜甫更是得寸进尺,三天两头没事就往先生那跑。他觉得先生长得真是赏心悦目,透着一身的仙气,自己很是喜欢。
()可是后来不知怎么的,先生消失了,取代先生的,是一位胡子长得老长的爷爷。那一天,杜甫垂头丧气的回了家,捉住母亲便问道:“仙人哥哥去哪儿了?”
母亲笑道:“竟然是仙人哥哥,自然是回仙界去了。”
于是杜甫便日日托腮抵在窗边,歪着头睁着圆润的眼睛望着天边,心想,自己以后定要成为先生那样的人。
母亲离世不久,父亲也跟着去了。他悲恸过度,自己一人在屋中发起了高烧,若不是叔叔过来探望救了他,这世上便无杜子美其人了。
()虽然记忆有损,可也不妨碍他之后的生活。
()再后来,十七岁那年,他在宴席中遇见了穿着一身月牙白的李白。
他不知道自己心中那激动的情感从何而来,他疑惑于眼前的人带给他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又迫不及待的与眼前的人亲近。
那么多人之中,李白也是一眼就注意到了他,他向来不啬与同人结交,更何况,他能够感受到眼前这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于是洛阳一宴,他提杯向前,两个相差十一年的人自此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那时候的杜甫,诗句多以豪放自负、炽热明朗为特点。
()失去了记忆的他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曾是自己的先生,他唤他作太白兄,在心里独享这份欣喜,幼时的心愿总算达成,他成为了像先生那样的人。
他喜欢的、钟意的,自始至终,仅是那一个人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