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忘了两个地方气候的差别。
匆匆带白墨出来,外头的天色已经彻底暗了,雪花也飘了起来。
有太阳时,山野的风景很美。可是一旦夜幕降临,人在这样的天地里就太过渺小了。小货车穿过风雪,很快被黑暗一点点包围。高速公路上几乎看不见什么车。
小货车没有暖气。白墨很快开始裹紧衣服往手上呵气。岳方祇略想了想,改了主意。
车子很快从高速公路上驶出,在寒风里沿着小路向山里开去。
一个小时后,他带着白墨敲开了某户农家乐的院门。
第31章
农家乐在这个看上去很偏远的地方开了好多年了。附近类似的民宿还有几家。岳方祇以前来过,发现现在比过去条件好了不少。离这里不远就是风景区,夏天可以爬山和漂流,冬天则可以滑雪。来玩儿的人基本都会选择这种农家院住宿,因为方便。
不过眼下这个时候,滑雪场还没开,秋收的季节也早过了,算是一年里的淡季。老板夫妇根本没想到这样的时候会有客人来,意外之余,又非常高兴。
这个地方的建筑和布置都是北方传统农家院落的模样——大瓦房,院子里有晒架和摞得高高的菜垛。菜垛四四方方,是用木头架起来的,下面离地面约摸有半人高,用麻绳和钢丝在四周围了网,里头堆着成山的干玉米棒子(本地人叫苞米)和大葱,上面是稻草编的盖席。旁边架着木头梯子。院子里除了菜垛,还有一口口盖着木头盖子的大缸。
瓦房外头仿传统民居,墙面做了木艺装饰,给人一种木屋的感觉。屋檐底下挂着成串的苞米,红辣椒,蒜辫子和菜干儿,窗台下则是一排南瓜,橙皮绿皮都有。当然,门上也少不了火红的大灯笼和福字儿。
进到屋里,装修就更高档了——清一色的复古木质风。柜台后头堆着大大小小的黑色酒坛子,上头用红纸贴着酒名。唯有大红灯笼和装饰用的鞭炮葫芦还能提醒客人这里是个农家乐。
要说和城里饭店区别最大的,大概就是这边儿的饭桌了。别人家的饭桌都是个桌子。这里的饭桌是个炉灶,烧柴火的那种。灶上架着一口老大的黑铁锅。
因为根本没想到会有客人来,老板娘是抱着柴火现烧的炉灶。问岳方祇吃什么,问完了又挺为难地说没想到会来客人,今天也做不了啥玩意儿了:鱼没准备,大豆腐也没有,杀猪菜今天没杀猪……你要吃铁锅炖大鹅或者小笨鸡儿,还得现去给你宰,那就得等上一会儿了……
岳方祇说不用那么费劲了,整点儿简单的吧。排骨炖豆角有没有啊。
老板娘很痛快,说这个有的。
于是就要了个排骨炖豆角,贴饼子,还有个蘸酱菜。岳方祇特意叮嘱,就两个人,吃不了多少,别整太多。
老板娘表示晓得,酱料什么的要用自己上柜台拿去,屋子外头挂的蒜可以掰。说完大步流星去后厨了,中间还回来了一趟,给岳方祇和白墨一人盛了碗酸菜冻豆腐汤,说先喝着驱驱寒。
大堂里很冷清,灯也只开了他们头顶的那几盏。因为没有人,地方又大,温度也没比外头暖和多少。幸而炉灶烧起来是暖的。白墨喝了一口酸菜汤,眼睛亮了。
店家自己腌的酸菜,菜丝白得透亮,尝起来又鲜又脆,口感清爽。再配上冻豆腐和几片五花rou,冬天吃再香不过了。
岳方祇去柜台上取了一点儿韭菜花酱,教白墨用满是蜂窝眼儿的冻豆腐蘸着吃——那又是另外一种美味了。
一人喝了一碗汤,身上稍微暖了些,肚子却饿了。这时候炉灶也差不多热了,老板娘抱着盆回来,把炒到半熟的排骨和生油豆角一起下到了大铁锅里:“黄金勾不多了,还有点儿兔子翻白眼儿和家雀蛋,都给你掺里头了。”然后带着一次性的塑料手套,开始把玉米糊糊团成团,往锅边儿上一个接一个的贴饼子。
岳方祇赶紧拦着:“别整太多,吃不了……”
“俩大男人……”
“俩大男人也吃不了……刚喝了那么大一碗汤呢!”
老板娘颇为遗憾地停了手:“那成,不够你叫我,咱这儿还有窝头和粘豆包儿,都管够儿。”
锅里咕嘟了没多久,香味儿就飘出来了。岳方祇掀开锅盖,白色的水汽立刻冲进了空气里。他用菜铲子给锅底的菜翻了翻面儿
。大饼子始终稳稳当当地贴在锅边儿,没有要掉下来的意思。
白墨清晰地咽了下口水。
“香吧?”岳方祇笑了:“再炖一会儿。豆角炖不熟吃了能中毒。”
白墨眨了眨眼睛:“黄的?”
“嗯。”岳方祇闻了闻:“这个品种产量少,城里不好买。”
东北最好吃也最常见的菜,油豆角应该算一个。南方的豆角细长细长的,本地人管那个叫豇豆,而管油豆角叫豆角。
作为人人都爱吃的一类蔬菜,油豆角的品种很多。市场上卖的大都是绿的,外形扁平,豆粒细小,以吃肥厚的豆荚为主。这一类绿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