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6
故事的一切,始自那部小說。
林桐是孤獨的,一直都是。
儘管台日混血在外貌上不若其他膚色國籍的混血兒來得搶眼,但成長的過程中依舊難以避免那些耳語不帶有過份的惡意,卻總是能夠提醒孩子和同齡人的不同。
林桐是早慧的,一直都是。
在國中以前頻繁地來往京都和台灣的她被迫在這樣的環境下以扭曲的速度長大。大人永遠無法理解「轉學」意味著什麼,但對還在適應環境的小林桐來說自己卻必須一次又一次帶著行李,從一個島國飛往另一個島國,只因為父母之間那些細碎而讓人煩躁的瑣事。
當她確定國中未來三年都會待在台灣的時候,她鬆了一口氣。
但那時的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和同齡人之間的差別。
一個被父母冷落的孩子總是必須自己找到正確打發時間的方式,和同學之間的破碎又疏離的關係則讓她選擇在書本和閱讀之間學會如何逃避這個世界。
她的內心平靜了,卻又變得焦慮、孤獨。
她並不是厭棄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只是從沒有被妥善當成一個孩子對待;她並沒有高傲到認為同學們都是低齡而不成熟的,只是她真的找不到該如何與他們相處她努力了,她嘗試了,她下載過抖音下載過小紅書,但那反而讓林桐感受到無與倫比的隔閡。
為什麼會認為那樣的音樂是好聽的?
為什麼會認為那樣的禁則詞彙是正常的?
因為流行,因為怕被群體丟下,所以接二連三地前仆後繼就是正確的社會運轉方式嗎?
現實的她恍若只是個軀殼,而網路的她卻又宛若遊魂。
網路的世界能讓人提早長大,林桐卻不需要重新經歷一次這個過程。
然而和她相遇相識的人卻不是這麼想。
未滿十八歲的少女會接收到多少侵略性的惡意可想而知。
她並不是讀不出這樣的情緒,但如果連這裡也淪陷的話,林桐或許就真的再也沒有一絲容身之處
直到她看完那部小說。
身為一半的京都人,她不太喜歡台灣人對日本的各種盲目憧憬即使當時年紀尚幼,但真正在日本居住過的她對日本那種深層意識的「排他性」自然有真切的理解。
尤其她住在京都。
但這畢竟是一個幾乎無法繞過日本的年代,無論是文學也好音樂也好、動畫也好漫畫也好,當國中同學因為她的血統而驚訝時她總是必須要適時地配合個一兩句,等到眾人散去之後才卸下那標準的笑容。
網路上文學少女的去處總是會有某種共性,就如同《野火》當中李巧寧同樣點開那本小說一樣,戴上文學批評和家鄉保護主義的眼鏡之後,林桐翻開了《京之雪》。
在一個晚上,她羞紅著臉中斷自己的閱讀無數次畢竟她早熟的不只心理層面最後哭著看完。
她知道這只是一部虛構的故事。
她知道作者似乎是在壓抑著什麼,盡可能地去描寫那些美好的部分。
但她曾經住在那裡,身上有一半的京都血。
她甚至曾經去過作者描寫的那間咖啡廳她當年正是經歷過京都私立少女坂道的一員。
而她也曾經在京都經歷過那場大雪。
儘管作者在雪夜之後並沒有將作品完結,而是再以一章的字數瘋狂撒上京都甜度,甚至還出了番外篇試圖掩蓋些什麼,但林桐固執地認為時間就該凍結在那晚的雪夜她甚至打算為了這件事發訊息和作者討論。
但最後她沒有那樣做,而是做出了符合這個時代的行為:
rou搜。
「笨死了,這樣拍照一點也不好看。」
「啊啊啊他怎麼能把嘯月的和菓子拍得那麼醜!」
「留學生的眼中,日本和京都原來是這個模樣嗎?」
她打開一篇一篇的分頁,閱讀完畢後又關閉一天一天的分頁。
林桐是過度孤獨的。
她看動畫不開彈幕,有帳號但從不推噓文,留言或者評論之類更是僅止於對化妝品的簡單開箱評價這或許是她和同齡少女最接近的一部份但莫名地在閱讀這個人的部落格當中,她覺得自己好像莫名被理解一樣。
這樣的亢奮直到尿意再也止不住而停下。
但在浴室的時候,她不由自主地想到那部小說的內容,於是另一種亢奮隨之因應而生她沒有坐到溫軟的免治馬桶上,而是穿著內褲,試著將自己蜷縮在浴缸當中。
然而她像是突然忘記如何運用膀胱發力一樣,怎麼樣也尿不出來。
在掙扎使力的時候,她的腳無意間碰到了浴缸的水龍頭。
一直以來林桐都以沖澡為主,微涼的冷水也就這麼隨著花灑噴濺而下打在她的臉上、打在她的胸部上、打溼她的頭髮和內褲、淺淺的一層水托著她稚嫩的肌膚,讓她意識到自己或許還需要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