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详细笔记,猛然间杨寒想看孟冬初那一笔隽秀飘逸的字,但他在书架上左找右找,始终没有发现那本记得非常详细的笔记本。
杨寒站了起来,满工作室搜寻,但始终没有找到那本本子。
仿佛这本本子和孟冬初这个人一样,凭空消失了。
第90章 第九十 永远的少年
杨寒最终宣布停止搜寻是孟冬初失踪之后半年左右,这件事情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大众仿佛被杨寒所引导似的,在杨寒最后宣布停止搜寻才开始接受孟冬初真的失踪了,这个“失踪”很明确,就是他有很大可能已经死了。
在这半年中,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形式的媒体都从各个角度做了事故报道,无一例外都是正面导向的。这是杨寒能用钱尽力去保证的,压住不报是不可能的,孟冬初是娱乐圈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失踪和魏梦哲的死多少媒体蹲守着,一味压制新闻只能导致更大的反噬,所以杨寒和他身边的团队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控制恶意的揣测和Yin谋论的演绎,拦住往孟冬初身上泼的脏水——或者尽量少泼一点。
杨寒用钱尽量在所有媒体上保证正面的舆论导向,接下来就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
孟冬初实打实的影帝在手,作品说话的人。在每个紧要关头,都是他的作品救他。在可以说是孟冬初生命最后的关头,他的最后大片《游魂》在国外上映,好评如chao。孟冬初作为片中唯一的华裔演员,他奉献了上佳的表演,惊艳的镜头,存在感十足。
一开始只是网上流传出来的几十秒预告,在短暂的预告中,人们看到的是饰演游魂组织“媚魂”的孟冬初,一个媚眼如丝,雌雄莫辨的孟冬初,轻盈细致的戏装动辄之间如风舞云动,一扭身,一抬腿,一凝眸都是戏,从容不迫,妩媚入骨。这是与他以往角色又大不相同,在“死亡”的背景下,这个预告一下子火了,于是更多的人在电影上映那天走进电影院。一个好班底细致地打造出来的好电影当然值得称道,导演西蒙发觉出了孟冬初的美,将柔和妩媚底下的决绝和狠厉劲儿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观戏之后,很多人谈论都是孟冬初饰演角色的死,跟原著的惨烈死法不同,“媚魂”以一当十战,拼尽最后一丝力气,魂飞魄散,一种特别东方的“死法”,黑暗的军阵中,那股浓烈的美化为深蓝色的碎片,闪着幽蓝的光,令人迷醉,然后一阵风,消失不见。
有评论文章说,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他仿佛清楚自己会死,把自己的最后一部电影最后一幕做成一场预告。
电影票房好,一时之间俱是讨论,之后便是回忆和纪念。经此一役,孟冬初的形象更加缥缈和优越起来。人们记起他曾经用一个个出彩的角色征服过那么多人,现在又在即将获得过全世界的瞩目的时刻突然消失,有什么比英年早逝更令人叹息的呢?
于是,无论网络还是纸媒,出现很多自发的回忆性质的文章。有一类总结孟冬初的荧幕形象的专题,不知是谁先说起的,后来被大家沿用,很多人开始称他为“永远的少年”——从《十九》到吴青《梦魂归》,再到《游魂》,少侠,少年,少爷,少年英豪,他创造了多样的少年人形象,有动人心魄的表演,有酣畅淋漓的打戏,有美轮美奂的镜头,可以说在他所在的年龄段达到了极致。客观来说,给不了更高的评价了,因为他还太年轻了。他在他的年龄做到了很多同行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以后却再也没有机会做到更多的事,演更多的角色,他的表演定格在那里,所以“永远的少年”既是赞许,也是慨叹。
有人说,孟冬初为以后演少年人设立了一个标杆,有人能至少在一方面超越了他,才算立住了身。
更多人开始分析他的一生,家庭背景和演出经历,分析他身上这些特质究竟来自于生活的哪一个部分,而孟冬初的那些身世,绯闻更为他的故事增添了不少传奇。
作为孟家二少的孟冬初,是父亲孟瑞的私生子,出道早期也算在电视行业崭露头角,可惜黑料缠身,据说是因为秉性耿直良善,破了太多行内规矩。
而关于孟冬初的感情经历则更扑朔迷离。杨寒为他开公司,重塑形象,之后规划演艺道路,甚至为他豪掷千万做慈善。杨寒结婚,孟冬初唱《泛泪》落泪,孟冬初失踪,杨寒暴风雨中亲自出海加入搜寻队,警方撤离,杨寒延长搜救时长,做最无望的等待。即使凭借这些网友能看到的事实,就已经很可以证明杨寒对孟冬初的真情,甚至足够编写一部部虐心的故事了。
至于魏家的少爷魏梦哲,人们觉得他也爱上了孟冬初。于是魏、杨二人为了孟冬初争风吃醋,而孟冬初属意杨寒。魏梦哲为人乖僻,有可能求爱不成动了一起死去的念头,所以才有了游艇爆炸的结局。
一时之间网络上根据新闻线索撰写的各种版本的故事风靡一时,有的塑造人物成功,有的揣测动机得当,有的叙述语言引人入胜,把这一话题推向了高chao。当然还有很多恶毒的揣测,不过在全民都悼念孟冬初的时刻,那些恶意的揣测大可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