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儿子一笑,让这小家伙自己呆会也没事。
孙保财闻言摇头笑道:“不用,你在屋哄孩子吧,我自己能行。”
说完又逗了会儿子,才拿着浆糊对联出去贴。
邵安骑马过来,远远就看到孙师爷家门前有人,近前一看竟是孙师爷。
从马上下来牵着马过去,笑着跟孙师爷问好,注意到门上的对联,笑容一僵这字好一般。
他是邵府的家生子,虽然是下人,但看过的好字太多,孙师爷家门上这字能比他强点。
不过能贴在孙师爷家门上的,估计不是他写的,就是家里人写的,所以尽量让面上含糊过去。
当然也没昧着心夸奖这字好看,而是直接把来意说了。
孙保财刚贴完对联,看邵安骑马过来,知道应该是邵明修找他。
听邵明修让他明天去趟衙门,点头表示知道了,让邵安进屋喝些热水,给他拿了些山货才让他走。
回屋后把明天要去县衙的事说了,钱七闻言笑道:“正好明天去卤味铺子买些猪蹄,有想吃的卤味你看着买点。”买这个也就是过年时凑个菜。
孙保财闻言笑着应了,看钱七没有其它东西要买了,才去把小家伙抱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让他看看方寸之外的东西…
学堂在小年前一天放长假,到时吕秀才夫妇会回东石县城过年,一直到正月十六学堂开课才会回来。
夫妻二人因长期吃村里人送的鱼,吕秀才寻思除了字能拿得出手外,也没有别的可以回馈村民。
所以跟学生们说,可以给他们每家写一副对联。
结果这事被村长知道了,跟他商量能不能来的村民,都给写一副对联,还表示红纸啥的他拿。
吕秀才听了哪能拒绝,于是今个休沐日写了一小天对联,虽然写的手臂微酸,但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心里竟有一丝小满足,貌似他越来越能融入到红枣村了。
大家在吕秀才处求来的对联,回家就打浆糊,把对联贴到了大门外。
张氏自然也不例外,喜滋滋的把拿回的对联贴到大门外。
因对联不让代领,张氏看着婆婆笑道:“娘,你也去学堂领一副对联吧。”
刘氏看门上的对联觉的是好看,听了老大媳妇的话笑道:“不去凑这个热闹了,老三说要自己写。”
张氏听了也没在劝说,只不过在心里嘀咕,老三的字怎么跟吕秀才比。
虽然大家都不识字,但字好不好看他们还是能看出来的。
刘氏和老头子从老大家出来,一路上看村里家家门上都贴了对联,这感觉一下子就有年味儿了。
看自家门前也贴了对联,和老头子还在门口看了会,虽然他们不识字,但不论怎么看这门上的对联,咋就不如老大家的好看呢。
刘氏把这话对着老头子说了,问他有没有同感。
孙老爹闻言点头道:“我看着也没有老大老二家门上的字好看,不过这也没什么,这字肯定是三娃子写的,比不过人家吕秀才也正常。”
三娃子没上过私塾,现在能识字还能写对联,在他看来已经很了不得了。
刘氏听了觉的有道理,吕秀才可是秀才,她家三娃子虽说现在是员外郎了,那也是属于啥半路出家,自然比不得人家自幼读书的人。
这般想着两人也不在门前议论,进了门后让老头子先回屋,她先去看看孙子。
进屋看老三两口子在哄孩子,连忙过去抱了会小孙子,不时跟老三两口子说些闲话,还笑着把对联的事说了。
孙保财闻言眉头一挑,和钱七对视了一眼,找了个借口出去。
出门都没往远了去,走了几家看人家门上的对联,这字写的俊秀端庄,能看出吕秀才在字上,下了很大功夫,是比他的写的好看多了。
不过既然贴上了,就没有揭下来的道理,所以回去跟老婆自嘲,咱家的对联估计是村里字最不好看的一副了。
钱七闻言一笑安慰道:“你可以这么想,别人家的是求人写的,咱家的是你自己动笔写的,意义不一样。”
说完要是不笑,会显的有诚意些。
孙保财眯眼轻声道了句:“你等晚上的。”
翌日孙保财吃过早饭,帮着收拾完才赶着骡车往县城走。
到了县城先去了卤味铺子,一共挑了十只猪蹄买了些鸭货。
让店家把猪蹄拿出两个单独包好,付了钱拿着包好的卤味出来,赶着骡车往衙门的方向去。
到了县衙把骡车拴好,拿着包好的两个猪蹄进去,听邵明修在前堂忙,索性到书房把猪蹄放到桌上坐着等他。
心里也在琢磨,不知这地在哪,最好还是别太远,这样他还能时常去看看。
嗯,最好是自带佃户,要不他还得找佃户租地啥的比较麻烦。
至于自己种暂时还不行,自己种地要有长工啥的,还要自己预备种子,这些都要不少开销,以他手上这点钱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