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老四是她看着长大,又格外偏向的,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性子。
“我一会去说说她,都嫁进来几年了,婆婆不多事,家鑫又是个好脾气的,她咋不知足的?这要是还怎么死犟下去,等将来她孤苦一人时,有的她后悔。”
果然,大嫂急了,苏氏忙说道:“大嫂,我看也不是她死犟,她就是认为这么做是对的,是为女儿好,这样的才是正经女儿家,我知道大嫂娘家家风好,规矩好,娶她老四当初也满意,可小两口过日子,自然怎么顺心怎么来,她是顺心了,觉得做的都对,但也要看嫁的何人呀,也是我们耽误了她,如果嫁到梁家、薛家、梅家,那才能觉得她的好,我们三房也是太没规矩了,大嫂也知道我的,自小就是能懒就懒,面上不出错就行,说起来骨子里就是个没规矩的人。”
这话当着大嫂面说,是有点过了,可是苏氏也着急,这个小陶氏,非得把自己立为模板,将来好做那贤妻,看着夫婿抱美妾,然后她就舒服了?
三个成亲的儿子,就老四有时落落寡欢,前阵子忙他的园子,还不觉得,最近守孝在府里,整天的面对媳妇闺女,回头一看,闺女整个小小陶氏,三岁就是笑不露齿,走路头顶放碗水都不带撒出来的。
苏氏派人让小陶氏带着女儿来给大嫂请安,大嫂也好久没见了,就让大嫂看看吧。
小陶氏进来了,身边的谢桐,走路步子都跟尺子量过的,面色娴静(三岁?)跟着母亲福身给祖母和舅祖母行礼,稳当!
起身后,依旧站在母亲身边,一丝不动。
栏姐儿六岁时,行了礼后,都会扑上来,虎妞会贴着你,八娘子会对你腼腆一笑,陶氏看着这个画上的小人似得桐姐儿,只想扶额。
苏氏向桐姐儿招手,轻言道:“桐姐儿,到祖母这来。”
桐姐儿看看母亲,看到母亲点头,才斯文的走到祖母面前,又是一福身,苏氏直接拉过来抱起,都能觉得她身子有些僵硬,不好歪靠着,想保持笔挺的身姿,但窝在祖母怀里,挺不起身子,就感觉别扭。
小陶氏近前一步说道:“让母亲受累,还是让桐姐儿下来吧。”
陶氏对着桐姐儿笑道:“桐姐儿,让舅祖母抱抱,好久都没来看桐姐儿了,有没有想舅祖母呀。”
从苏氏怀里抱过,就坐在她大腿上,陶氏还拿了块点心给她,桐姐儿接过,说了声谢谢舅祖母,也只是拿着,并没吃。
陶氏就简单说了些别的,然后把桐姐儿放下,苏氏就让她们母女回去了。
苏氏看着大嫂无奈的笑了下,陶氏叹气,说道:“我去她那坐会,我来告诉她,桐姐儿跟着八娘子她们一起读书,就说是我的意思,锦娘,我是知道你,可这个儿媳总归是你的,我能来说几次?还得你好好教,我弟媳那我去说,你怎么办按照你的来,反正不能让她这么下去了,不然家鑫早晚找个知心人,有的她苦哪。”
“大嫂也别过多的说,她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看就是她娘都拿她没办法,不是说懂规矩不好,可老四表面看着笑嘻嘻的,看着是个活泛的,其实骨子里最执拗。”
陶氏道:“我咋不知,其实这点就家鑫和你一样,锦娘小时不就这样,面上不显,就是心里拿定了主意,谁说啥都不听。”
苏氏也想起了儿时种种,笑着歪在大嫂身上。
第937 礼之用,和为贵
陶氏就打着看看侄女兼外甥媳妇,去了百合轩。
小陶氏把姑母迎进来,下人进来倒了茶,陶氏喝了口放下,招呼侄女坐下说话,问桐姐儿哪,说在书房学写字哪。
看着侄女规矩的端坐好,陶氏开口道:“雨菲,你跟着你祖母长大,自幼读书,不比儿郎念书少,我问你,论语学而篇读过吧?”
小陶氏点头说道:“是,大舅母。”因为出嫁了,就得跟着夫家来称呼自己的姑母。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你说下。”
小陶氏不解何意,踌躇了会,说道:“应用礼,以和谐为贵,之前的先王之道,就是用礼达到一个完美,但大事小事只用礼,也有所行不通,只用礼而不讲和是不行,反之,只讲和而不用礼,也是不行。”
陶氏点头,继而说道:“我看你明白这话呀,嫁了人,谦让恭敬,以事夫主,而不是让你以礼来束缚自己,这样是和谐吗?这是你自己的相公,你的夫家,有时礼多必诈。”
“可是,大舅母,恭而有礼,何言为诈?”
陶氏真是要大喘气,就这还不明白的?这就像锦娘说的,有的人读书是读傻了。
“恭敬在心,不在虚文,我问你,你读女戒也好,你出嫁前你娘有没有教你,要以夫家为重?有没有看过庄季裕的新婚别:嫁得鸡逐鸡飞,嫁得狗逐狗走?如果没有,有没有听过那句: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你是你的意见重要还是你婆家夫婿的意见重要?家鑫有没有给你说过,你婆家没那么多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