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重头戏,还是洪武帝揣在怀中的那封册立太子的诏书。
这一封诏书出了洪武帝自己,包括洪武帝贴身伺候的太监之前都没看过,洪武帝将在到达太庙之后方公之于众,并且亲手为新立的太子戴上冠冕。
这一招委实吊人胃口,再加上众人之前也未听闻哪位藩王进京了。想来洪武帝定是私下将欲立为太子的藩王召入了京中,藏着掖着,一会才与众人见面。
出了宫门,洪武帝下了玉辇,已有一辆华丽的马车在门口等候。马车两侧,威武的禁卫军列队恭候着。为首的禁卫军头领浓眉大眼,看起来英武极了,洪武帝看了他一眼,道:“这禁军头领看起来面生得很啊?”
新提拔的大太监王顺上前两步,答到:“皇上,这支禁军之前是在奉天殿外当值的,皇上不怎么见,这月才调到了圣前,已经当值了半月。”
王顺一说,洪武帝倒是想起来半月前好像真是自己批了禁军换值,便不疑有他,点了点头,一边上了马车,一边吩咐到:“让蒋瓛跟着。”
王顺道:“是,皇上,蒋指挥使已在前面恭候圣驾了。”这王顺,原是在长阳宫当值的,惠妃见他伶俐,陈锦走了,便举荐到洪武帝身边伺候,这几个月来,倒是也还算好使。
洪武帝上了马车,闭了眼睛养神,车轮轱辘轱辘向前行进,不知走了多久,洪武帝正有些昏昏欲睡之际,马车忽然停了下来。洪武帝蓦地睁了眼睛,只见刚才那禁军头领私自掀帘入了马车,一柄明晃晃的长剑指着自己,另一手从怀中掏出黄色锦缎裹着的圣旨,递上前来说到:“还请皇上将要宣读的圣旨换成臣手中这份。”
洪武帝眯了眯眼睛,盯着他手中的圣旨默不作声。很好,居然有人敢造反,公然对皇上拔刀相向,而且还伪造了圣旨?!可叹他朱元璋戎马一生、叱咤风云,却一时不备,着了这些jian人之道。这人虽然未出手,敢这么公然威胁圣驾,定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的。
要说识时务,没有人能比得过朱元璋。当年他辛辛苦苦从无到有栽培起来的一支队伍,都可以毫不吝啬交予郭子兴,现下他也不想公然跟这些人对着干,万一人家急了,一刀咔嚓了自己,来个皇上不幸遇刺,再抬出那份假圣旨,他们的目的还是一样可以达到,何必呢?
于是,一贯高高在上的洪武帝居然没说半个“不”字,直接乖乖伸手接过了那份假圣旨。
洪武帝当着那禁军头领的面摊开圣旨看了看,前面繁冗赘言就不必再说,最后一句却是写着——“立十一子蜀王椿为太子”。
洪武帝唇角微扬笑了笑,眼神有些莫测高深。
☆、第104章 蓝玉案发(三)
禁卫军开道,马车停在太庙门口,洪武帝下得车来,在礼官的引领下入了太庙。下车之后,他特意环视了四周一圈,五军兵马团团围住了太庙,自己近身之处,全是素未谋面的禁卫军,而他的心腹蒋瓛率领的锦衣卫却被迫呆在远处、若是动起手来,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然而洪武帝却处变不惊,依然面上神态怡然、步履稳健地走入了太庙。打下大明江山之时,多凶险的场面他老朱没有遇到过,如今不就是某个儿子逼迫他交出江山吗?不过是立为太子,就算立为太子又如何?太子就一定能成为皇上了吗?再说他朱元璋从来不是甘于受制于人的,蓝玉,不,参与密谋的或许还有另外两个他在乎之人,他们以为自己就这么被逼妥协了吗?恐怕未必。
洪武帝在禁卫军头领的陪伴下沐浴更衣完毕,立于太庙牌位前方,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紧随他身后。仪式开始之前,洪武帝与站在第一列的蓝玉对视了一眼,蓝玉神情恭谦、面色如常,洪武帝在心中冷笑了一声,蓝玉啊蓝玉,看你一副坦荡君子的长相,没想到竟然敢做出犯上造反之事。
祭祖仪式开始,赞引引遣官由殿右门入,遣官替洪武帝跪拜牌位,而后执事捧香插到香案之上,此为一拜;赞引引遣官至香案前跪,赞引上香之后,遣官上三炷香,赞引和百官一起五体投地跪拜四次,此为二拜;执事捧奠帛,跪献于御案前,赞引与百官再拜,而后赞引宣读祝词,宣读完毕后,赞引与百官伏地、平身再行大礼,此为三拜;三拜之后典仪再次献奉祝祀之物,通赞与百官四拜,典仪读祝词,祝官捧祝,进帛官捧帛,归位,这便算礼成了。
这么一番三拜四叩下来,尤其这样的大典还要求跪拜姿势必须到位,甚至连咳嗽都不允许,除了一直站立在旁的洪武帝,文武百官都觉得累极,然而却个个打起Jing神,等待着接下来的重头戏——册封太子典礼。
刚才的祭祖大典献帛、祭牲以及跪拜都已经行过了,但册封太子不可马虎,这些繁冗礼仪不得不再来一遍,众官员内心都叫苦不迭,这两大典仪凑到一起可真要人命了。不过……众人跪拜之际,却不忘抬眼瞄了瞄,此时仍不见太子人选出来,洪武帝这葫芦里的药藏的还真深啊。
册封仪典接近尾声,宫女捧着太子的冠冕伺候在一旁,片刻后大太监宣读完诏书内容之后,洪武帝将会为新太子亲自戴上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