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愿意把苏放留在国内,苏放是那种在学校走著都会有女孩子上来搭讪送情书的,不仅如此,还有个坚定的追求者在那儿虎视眈眈,顾希文能放心才有鬼。
他计划得很周到,苏放今年走不了,可以明年自主申请美国的学校,以他的成绩和英语水平,这完全不成问题,大不了申请低一级的学校,而这一年,他可以在美国为两人以後的生活打基础,这样苏放去了就不用从头再来那麽辛苦。两人只要还能在一个城市,一起生活,怎麽样都不会分开。而美国的环境更适合同志生存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就连一年苏放都等不了,他希望滕希文放弃学校的公派,如果要出国,大可以和他毕业後一起申请读研,一年的时间没什麽大不了,为了他们的感情,有什麽不能等的?
滕希文见劝服不了他,考虑了很久,没有答应苏放的要求。去美国是他这几年一直在努力的目标,他确实可以自己申请学校,可是自己去和学校的公派性质完全不一样,努力了那麽久因为感情而放弃太过可惜,更何况,第二年再申请又会遇到什麽变数,谁都不知道。他如果放弃,没法对自己四年的努力交代,也没法对家里人交代。
他先去,苏放後去无疑是最稳妥的方法,只要苏放能等这一年,他们就可以扫清障碍正大光明在异国他乡过上幸福而平稳的生活,苏放怎麽就能对他的这个方案抵触到情愿分手也不愿等他?
只能说当时的两人都太过年轻,太过执著於自己的想法,苏放意思很明确,不能在一起就分手,没得商量。并且决绝地回自己外地的老家过暑假,不接他的电话,不见他,直到滕希文上飞机前一刻,还在打他的电话,听到冷冰冰的关机声,绝望地关掉了手机。
再怎麽如胶似漆的相爱,海誓山盟的许诺,在诸如理想,距离这类现实问题面前,还是脆弱的不堪一击,说分也就分了。
後来听说苏放也出国了,没去美国。
其实在美国的那些年,说滕希文没有尝试过别的恋情也不可能,但他找不回和苏放在一起的那种心动,也无法说服自己和别人共度一生。那些人不是苏放,人不对,感情也不对。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慢慢意识到一个问题,他根本无法忘记苏放,也无法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对另外一个人的想念。
这些年滕希文问过自己是不是後悔当年没留下来,或者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他会不会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是的,他後悔了,如果他早一点知道自己非苏放不可,或者早一点知道他们这一耽误就耽误了七年,他可以为了苏放放弃一切,任何机会通过努力都是可以得到的,惟独爱情不行。
想明白的滕希文放弃了美国的升职机会,在苏放回国後也回了国,只是他怎麽也没想到,他为了苏放回国,苏放是为了顾怀安。
缘分就是这样的Yin差阳错,当你想伸手握紧它,一不小心,它就一溜烟不见了。滕希文想过从顾希文手中把苏放给抢回来,可是他太了解苏放了,别说他打定主意要跟顾怀安在一起就不会看别人一眼,就算他真的死皮赖脸去追,也只是被按上一个撬人墙角的可憎嘴脸罢了,他不想苏放看轻了他,让两人以前的美好回忆被自己糟蹋。
他尊重苏放的选择,即使那个给他幸福的人不是自己,也只不用执著,两人如果有缘,总有机会在一起,比如现在,顾怀安那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就给了他们新的机会,如此的名正言顺,他不好好把握都对不起顾怀安的用心良苦。
“我一直有疑惑为什麽当年以你的成绩会被系里刷掉,学校借口说是综合成绩不好,最後也没拿出个不好的证据来,没法让人信服。”滕希文饮了半口酒,让它在喉咙口浸润了一会儿,连说出的话都带著些红酒的甘韵:“我回国後找了当年的辅导员问过才知道,你的成绩全部被篡改了,所有人的都没事,只有你的出了问题。”
“所以,顾怀安为了不让我和你一起走,做了手脚。”说到这儿,再联系到顾怀安的不打自招,苏放怎麽都猜到是怎麽回事了。
真相简单直接地铺成在面前,苏放突然如鲠在喉,不知道该说什麽来评价顾怀安,以及自己那不堪入目的三年。
毋庸置疑,顾怀安是可恶的。如果当年苏放知道其中的猫腻,他都能想象到自己会用什麽样的手段来报复顾怀安,别说和他在一起了,就连和他当点头之交都是不可能的。
他怎麽可能和一个破坏自己未来的人发展出任何亲密的关系?
可是他被蒙在鼓里,一心以为顾怀安对自己一片痴情,他不顾自己的冷淡,追求了那麽多年不说,仅仅为了自己一句考虑考虑,就痴等他三年。他被这份情意感动到,把他视作为可以共度余生的伴侣,现在知道当年给他造成最大伤害的导火索竟然是顾怀安为了破坏他和滕希文使出的手段,更荒唐的是,这份处心积虑好不容易才得到手的感情,竟被顾怀安自己如此轻易地破坏殆尽,让苏放不知道该说他可笑好,还是可悲好。
比顾怀安更可笑的是当年幼稚任性的自己,他无法接受和滕希文天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