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个封闭的万花筒,大雨滂沱,她怎么也走不出去。
心脏像被一丝一缕强扯下来,那般痛入骨髓。
可她还是拼了命地安慰自己——
真好啊,曾几何时,她日夜期盼,期盼亲耳听见他的回答,哪怕是拒绝,哪怕结局不那么完满,不是她美梦中模样,也好过在满腔遗憾与惴惴难安中将余生虚度。
真好啊,终于让他知道,他有多好多优秀,一个叫周菡萏的高三女生,曾全心全意也不求回报地爱慕着他,能温柔细数有关他的所有,也能无所畏惧耗尽力量奔跑不休,只为了追上他的背影。
只因为她觉得,他值得。
林渊立在原处,注视着女孩的背影,许久,许久。
久到,过路人都奇怪打量着他。
久到,像是忘了怎么走。
难舍的痛意,在他心口蔓延。
可他深知,他已是过去。这一程虽短、虽静,但领她走过,再目送她离去,已是人世至幸。
只是,平安顺遂,前程似锦。
他还没来得及说。
——
假期结束,周菡萏回了上海,继续求学。
林渊也返校教书,因为上届绩效突出的关系,这学年他被提任为班主任。
再后来几年,桃李满园,林渊的名字与国家特级名师挂上钩,家长学子们趋之若鹜。
阶下学生提起他,无一例外“好老师”三字。
但大家也会好奇,为什么某一届于他而言意义重大,因为他在课上会不时提起,他最喜欢的学生在15届。
学生们总下意识以为,他口中的15届,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群人。
可旁人不会知道,也不会再有人知道了。
话并未讲完,后面还跟了一句。
这一句,是绕梁的曲,是不散的烟,是难融的雪,是牵挂却不能回首,是讲堂之上的倏然恍惚和隐隐作痛,是他只能在心底默念着的,此生最是难忘的明亮面孔:
“我最喜欢的学生在15届,”
——她的名字叫周菡萏。&&&&&&&&&&&&&&&&&&&&&&&&
作者有话要说: 尽管它可能要被打上BE的标签,
但到此为止,是我心中最好结局。
无关柴米油盐酱醋茶,不沾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没有任何世俗的侵浊和气味。
她是小玫瑰,他是明月光,他们在彼此心里,永远是最好的样子。
谢谢你们来看文。
下篇会开专栏中《灵感爱人》那一篇,都市现言,有兴趣可以先去收藏下,如无意外,七月中下旬会与各位见面。
☆、暗恋桃花源
回宁市教书的第一年,周菡萏再一次见到了林渊。
江淮区的大型教学研讨会,她作为表现优异的新进教职工,被年纪主任带过去长见识。
酒店礼堂很大,台下坐着百余人,林渊作为陵中的教师代表上台发言。
他一身正装,戴着无框眼镜,镜片薄而窄,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恰到好处的Jing英感,身后大屏幕上所展示的“名师介绍”,陈列了他这几年的教研成绩,硕果累累,杏园春满。
周菡萏觉得他一点儿变化都没有,还是老样子,有着一张岁月难蚀的脸,温润谦逊,又自信不疑。
他一上台,身边与她年龄相仿的女孩都sao动起来,窃窃私语,兴奋地讨论着这位才貌双全出类拔萃的“男神”同行。
周菡萏听他讲话,还是那种不疾不徐的语速,引人入胜。
她一时恍惚,梦回高三讲堂,等到身边掌声雷动,周菡萏才惊醒,跟着拍了拍手。
她昂起脖子,目送林渊下台,坐在了最靠前的席位。离她很远,如隔山海,很难再看见。
散场后,几位教育厅领导同他结伴而行,临行前,他们在前门停了会,相谈甚欢,林渊立在其中,如灌木丛中,一株修修青竹。
周菡萏跟同事从后门出去,他们还在谈论林渊,分享着道听途说来的、有关他的教学经历,还有她的母校,陵中。
有同事想起周菡萏是陵中毕业,好奇问:“周菡萏,你是15级的吧,林渊带过你们那届吗?”
周菡萏愣了愣,点头:“他教过我。”
那同事声音扬高:“那你怎么不跟他打招呼啊?”
周菡萏淡淡一笑:“这么久了,哪里还认得我。”
是啊,几年未见,他一如既往,而她面目全非,理了短发,穿衣着装变得素淡简洁,也学会了大人世界的不动声色,不再是当初那个稚嫩笨拙的小女孩子了。
她也以为,几年未见,记忆生苔蒙尘,若能重遇,她一定心如止水风轻云淡,甚至能体面地与他打招呼,可等真正再见,她心里还是不可避免的漾起涟漪,懦弱袭来,她渴望逃离,害怕被他瞧见自己又偷溜回来的衰态。
周菡萏也不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