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项目。”
谢暄解释,“不是政府的项目,这个项目还是谢氏的,只是划出其中一部分与政府合作,借由他们的名头开路,爷爷,大陆跟香港不一样,在国内,政府参与的项目都是稳赚不赔的,何况,后期的项目才是重头。”
谢老太爷沉yin了许久,才说:“这不是件小事,势必要层层报上去,上头现在乱得很,有没有人理会这回事,不好说。”
“正是现在风言风语多,政府才要转移民众注意力,我倒是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谢老太爷摇头,“让我再想想。”停了一会儿,老太爷转换了话题,“外面天气不错,咱们爷孙好久没一起散步了——”
谢暄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这事不可能一下子能决定。
已经是夏末了,秋风渐起,花树微茫,山路微茫。
谢暄搀着谢老太爷的胳膊,慢慢地走在德清路上,老太爷这时候不像叱咤商界的大佬,只像个迟暮的老人,“我离开家的时候,才十九岁。那年头谁家都不富裕,离开那个晚上,你太太(指谢老太爷的母亲)从邻居那里拼拼凑凑借了一斤半的面粉,连夜给我做了二十几个艾青团子,一边做一边偷偷擦眼泪。一晃眼,这么多年了,吃了那么多山珍海味,最怀念的,还是艾青团子的味道,冷了,硬了,香味也没有了,可,还是想吃——”
谢暄知道老太爷并不需要他的回应,他只是想抒发下感慨——果然,很快,老太爷去舍去了那些伤春悲秋的情绪,“爷爷这一生,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现在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底下几千员工,自认为人生该有的酸甜苦辣花团锦簇都有了,到现在这把年纪,什么都看开了,只是这样大的一份家业,千秋万代虽不指望,但总不能等我腿一伸眼一闭就散了——”
谢暄吓了一跳,没料到老爷子会忽然说起这些,他与谢晖谢明玉私底下的明争暗斗,老太爷不会不清楚,然而却从未开口挑明,现在忽然说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
谢老太爷却忽然转了话题,“你看明玉最近怎么样?”
谢暄又是一愣,不明白老爷子所问是何意。
“先前他跟我认错,说喜欢男人的话都是假的,就是觉得无聊,就是头脑发昏得了癔症,以后再不这样——这话你信吗?”
谢暄的心脏紧缩了一下,还没等他回答,谢老爷子已经自顾自地说下去了——
“我是不信的——明玉什么性子我知道,他要真是玩玩绝不会捅到家里来,恐怕那些话都是真的了——”
谢暄张了张嘴,“爷爷——”
谢老太爷叹了口气,一下子似乎苍老了好几岁,“这种事我明白,这是天生的,不是发狠就扭转得过来的。先前,我认识过一个郑先生,喜欢集藏青铜,这方面几乎可算专家,平日轻易不出门,也不太跟人接触。听人说他原本有一个学生,后来那个学生坐的飞机出事了,郑先生伤心得几乎活不下去,再后来就一个人住在香港的半山别墅里,把别墅名字改成了‘余悲楼’,我认识他时他五十多岁了,他几乎学贯中西,英文尤其Jing当,话很少,谁知隔年就过世了,终生也未娶,我们那时候听说了无限唏嘘——”
谢暄的喉咙似乎被堵住了,说不出话。
谢老太爷又叹了口气,眉头蹙起来,“这种事终归是没法儿摆在大庭广众下的。你三叔我是从来指望不上的,你看着吧,明玉那个性子,以后一准儿给我闹得天翻地覆。我要是不在了,谁护得了他?”
“我护着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连自己也微微有些吃惊,然而吃惊过后,却是尘埃落定般的坦然平静。
谢老太爷看着谢暄,目光沉沉,带着点儿审视,半晌终于欣慰地收回目光,“三儿,你这样说爷爷很高兴,不管平时有多大的矛盾,你们总归是兄弟,爷爷总是盼望着你们好的。”
“我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写文总是没有状态,浮图决定停更两星期,专心存稿,争取一口气写到结尾,两星期之后,无论有没有写完,会准时恢复更新的,大家两星期后见哦~
92
92、渐行渐远 ...
“外婆是我——三儿,今天好吗?”
“好啊。”
“今天都做了什么,有没有出去走走,不要闷在家里面……痛?哪里痛——你不要多想,医生不是也说了没有事情吗——有空我去看您……”
谢暄靠在墙上点烟,眉头紧锁,锁住那些绝不会对人诉说的忧虑和焦躁。
前几天照顾老太太的护工郑阿姨打电话跟谢暄说,老太太如今越发不爱动,也不爱说话,有时候一天也不说一句话,偶尔对她会露出不信任的神情,这不是个好情况,代表老人的认知功能在减退,她(他)会表现得尤其敏感,对亲近的人极度依赖,而对其他则产生防备心理,这时候需要家人的极度包容和关爱。
而那次散步之后,谢老太爷很快便带着谢明玉去了在南太平洋一艘豪华游轮上参加侨商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