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第一这句话很刺耳,根据多年经历我认为诚信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如此追求这个东西呢?并不难理解,因为需要,任何商业本质都处于商品,想要让别人购买,就必须要获取客户的信任,而这是很艰难的,如同猎人法则。
所以诚信是因为它本身的有用的东西而已,但它本质上不属于物理学,按能量守恒定律已,没有任何物质能无中生有,但诚信并不是物质是思想传播,所以它的确是无中生有。
道德,爱情,友情,亲情,乃至诚信等等。他们都属于混沌的产物,并不存在,不能看见也无法触摸。
换句话来说,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一直是缺少什么所以追求着什么,缺少道德所以追求道德,缺少爱情所以追求爱情。
对于这些从混沌中提取出来的东西,也会随着思想而有着变化,因为它们并非真理,真理是不变的。而社会共知如同一个坐在火车上的人,去看窗外的物景。那些树木的确存在,但前进的人去看它时,它在快速退却,这不是说明它变成了动植物,而是说在前进的路上很明显的看到它在原地不动。从原始社会,奴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与共有制度,其中很明显的感觉到社会共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就是文明的淘汰和进化路程。
突破细胞程序性死亡也是一个明证,至今为止,我已经160岁,还可以再活五百年甚至更久,这完全得益与我的学生。在未来长寿并非是一种传说,但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革,刚开始我也会用旧思想忧虑,忧虑着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后来一切都非常顺利,这让我时常自嘲杞人忧天。
还有一种解释是;是对未来的推想,也就是道德变成了爱,化为了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不需要用苍白的语言来表达,我们本身便有爱,而道德并不是爱,只不过是附加的一种规则。
在经历了世界最后一次大战(也被称为审判日,世纪大战),经历了人口极速消减。也见证了文明的开端,而过去的种种都被融合为更全面的。这个全面就是文明。
在东方,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在他们的文明中,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但有所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也并不意味“野蛮”。
19世纪之前西方文化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这种文明可以用生物论中的适者生存来解释)
但实际上文明这个词语比他们所有人都想的更为宏大,文明在近代指的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代表着文明,拥有文明的审判权,没有家族观念、语言和文字合一、信仰文明、无宗教观念、世界从此大同。
在此之前匠人们发动了最终审判,将所有反抗军消灭,这个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死伤规模最大的,也是最轻松的。没有投降只有死亡与新生,对此领航者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明确同意,我推测这应该是文明领航者默许的,至于为什么,我想到了他书中所提;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答;生命的本质是活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答;生命的意义是斗争
死亡是什么?
答;死亡也是一种美德
第一个问题,生命最初的目标是生存,也就是活下去,这是生命的特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之前是没有道德,没有规律,一切都是混沌的一面。
第二个问题,生命的意义是斗争,与自己做斗争,与他人斗争,与自然做斗争,与宇宙做假想敌。斗争是为了破坏吗?并不是,斗争是为了掌控。
第三个问题,死亡也是一种美德,无论是个体,社会,国度,宇宙,淘汰是一种必经之路,从这点来说,淘汰是治病的良药。
宇宙有一个标准,即混沌诞生秩序,大灭绝繁衍了多元生命,意味混沌之子。
文明是像一个浮在空中的透明小泡泡,而其他的泡泡则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在最初所有的泡泡都是差不多大小,直到有的泡泡们被人为吹大,或者吹的爆炸,但是这些泡泡最终被融为一体,也可以说吞噬,这时候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透明的泡泡。
而对于匠人主义者们来说,无疑是喜悦的,毕竟他们的宗旨是;对于人们来说,他们始终有一个错误的思想,即未来是属于他们的。然而实际上他们注定淘汰消亡。
匠人的绿皮书中提到这样的话;在任何自繁殖的群体中,总是存在着不同个体在遗传物质和发育上的变异。这些差异表明,某些个体比大多数个体对它们周围的世界更能引出正确的结论,并去适应它。这些个体更能存活、更有创造力,因此它们的行为和思维的模式将越来越有主导作用,然后个体必将战胜群体,成为完美的生命。
世界看起来像一个完整的镜子,只不过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